西藏歷史研究匡正國際視聽史料證明西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組成部分

發(fā)布時間:2018-03-27 20:00:00 | 來源:國際在線 | 作者:韓基韜 | 責任編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劉軼瑤):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nóng)奴解放紀念日。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27日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多位研究西藏歷史的專家表示,文獻材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都雄辯地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西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歷史學家們認為,從史前到吐蕃時期,青藏高原的文明都不是孤立的,與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qū)聯(lián)系密切,西藏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體、心理共同體。

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天舉辦的《西藏通史》出版學術研討會上,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史前到吐蕃,有很多文獻材料記載這個高原的文明不是孤立的,而是開放的系統(tǒng)。從史前時代開始它就已經(jīng)和中原的黃河流域發(fā)生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最初的農(nóng)業(yè)就受到黃河上游農(nóng)業(yè)的影響,小米就是從黃河上游傳過來的;玉器在西藏也開始發(fā)現(xiàn),玉器是中華文明早期階段重要的創(chuàng)造,西藏也同樣是納入到祖國的‘玉器文化圈’。在思想、政治、文化、技術等領域都有大量的證據(jù)展現(xiàn)出西藏文明的‘東向性’、和中原文明的密切聯(lián)系。當然這種聯(lián)系是相互的。西藏的一些金銀器的制作、人們的梳妝打扮也傳到了中原,也為中原人民所喜愛。中原地區(qū)的絲綢、特殊的紋樣、造紙術都通過若干的渠道傳入到了高原,并通過高原這個集散地再輸送到更遙遠的南亞、中亞。從這個意義上講,西藏早期文明中包含了很多文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體、心理共同體?!?/p>

參與當天研討會的70多位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西藏歷史研究的重大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2015年出版的《西藏通史》中。歷經(jīng)十余年研究撰寫的《西藏通史》全書8卷13冊,共850余萬字,從西藏地方歷史研究領域的疑難點和空白點入手,利用文物考古資料及多種文字的史料記載,對石器時代至今的西藏政治、經(jīng)濟、社會制度、思想文化、宗教、軍事、科技、交通、民族關系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牽頭撰寫出版《西藏通史》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黨組書記安七一認為:“《西藏通史》用扎實的史料、充分的證據(jù)雄辯地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西藏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p>

《西藏通史》是第一部連貫記述西藏地方自遠古以來迄今各個時代史實的學術專著,因其全面、系統(tǒng)、真實、客觀,還歷史本來面目,匡正國際視聽,在國際藏學研究領域具有獨一無二的學術地位。

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喜饒尼瑪教授認為,這一巨著不是歷史資料的堆砌或舊歷史觀的再現(xiàn),呈現(xiàn)出全新的風貌,能滿足全社會對西藏歷史的求知欲,出版歷程更是年輕研究者的“孵化器”?!拔鞑赜兄锨甑奈拿魇?,但是怎么樣來看清歷史的全面?我們的社會、更多藏漢族老百姓、各族老百姓,大家都需要對我們的歷史有客觀的認識,希望了解更真實的、正確的、準確的、科學的歷史。有一批青年學者通過這部巨著的誕生,得到了鍛煉、得到了升華,這部書稿無疑是這批新生力量的‘孵化器’,這是更值得贊賞的?!?/p>

位于世界文明“十字路口”的西藏,其文明“東向發(fā)展”的原因究竟何在?不少專家也在《西藏通史》研究和出版過程中找到了答案。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說:“西藏是文明的‘十字口路’,從文化網(wǎng)絡上講,跟東面的唐王朝、跟北面的漢以來形成的絲綢之路、跟南面的南亞文明、跟西面的伊朗文明和波斯文明都有聯(lián)系和交往。但是,最終的重心落在了東向——跟唐王朝的關系特別密切,既沒有融入西面的伊斯蘭文化圈,也沒有融入到后來的印度—南亞文化圈。而西藏文明的主體部分或者說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就是一個中國化的過程。比如藏傳佛教,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的本土化、中國化過程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藏傳佛教?!?/p>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