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番族土司訪問記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12:00:00 | 來源:《黃埔(重慶)》1939年第2卷第2期 | 作者: | 責任編輯:

為著參加民族抗戰(zhàn),貢獻邊區(qū)人力物力,不遠千里,歷盡艱苦,自川康青邊區(qū)越大云嶺,來到成都的果洛番族土司康克明、康萬慶二酋長,羅桑端珠活佛,和許多土官,是值得人們的欽佩的!大家對于邊遠同胞的情況,一定都很希望明了的,我為了要解決大家的渴望,特到他們的寓所去訪問。

人民尚仍度中著古時代的生活。(原文缺少第一部分——編者注)

二、政治組織。他們的政治,尚系部落酋長似的封建制度,分上中下三部落。上果洛土司康馬常,管轄土官二百名,熟番二千戶,生番七千戶,寺院二個,堪布二人,活佛三十名,喇嘛一千二百余人。中果洛土司康克明。管轄土官二百三十五名,熟番二千戶,生番七千五百戶,寺院二十九個,堪布二十九人,活佛五百名,喇嘛一萬名。下果洛土司康萬慶,管轄土官三百三十三名,熟番一千五百戶,生番九千三百戶,寺院十五個,堪布十五人,活佛二百名,喇嘛九千六百名。以康克明為果洛番族的酋長,有槍一萬八百枝,土官之下尚有保甲長類似的組織,他們正積極努力于全境的開化和統(tǒng)一政治的工作。

三、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濟尚停滯于牧畜階段,以物易物,以有換無,一般人民飼養(yǎng)牲畜,仍本先民之自生自滅的方法,缺乏科學底管理。兼以本區(qū)缺乏農(nóng)作食物的輔助,一般牧畜人民之衣食住行,全賴牧畜的供給,經(jīng)濟不能發(fā)展,根本原因在此。至出產(chǎn)方面,家畜有馬,牛,羊等;牛有毛牛,黎牛,奶牛,牛奶,酥油;野獸有鹿,狐,猞,狼,虎,豹,水獺,山獺,以及獺皮最為貴重,每件衣料,價值數(shù)千元。藥材有大黃,鹿茸,麝香,紅花;農(nóng)作出產(chǎn)很少的,豆類,青稞等,中果洛金礦極富,出產(chǎn)金塊,金牛,金馬甚多,常被各方野心者所垂涎。其余銅,鐵,煤礦亦多,惜未開采。

四、宗教文化。寺院為該地學術(shù)機關(guān),家有子弟二人以上者,得送其一剃發(fā)為僧,研究哲學,天交,地理,醫(yī)學,文學,數(shù)學等。一般人民對于佛教意識非常神秘與深刻,其中雖有紅,黃,白,黑諸教派別的不同,但一般僧俗對于黃教首領(lǐng)崇奉的虔誠則一。對于各地有奇異之山石皆信以為神,每于共信之日,咸集中于此,跑馬歌舞,盡歡而散。缺乏森林木料,建筑梵宇之區(qū),則以石片上刻六字真言或各種咒語,堆集如山,長至數(shù)里。偶見一靈異之小孩,即脫帽下跪,若被拒絕,則引為終身不幸。其宗教意識的神秘,于此可見一斑了。本區(qū)人民多系族居于叢山峻嶺,崗巒起伏的山谷當中,交通既感不便,因而彼此往返,亦甚困難,在政治上即不能不形成部落酋長式的封建社會。蓋不僅四鄰各族斷絕往來,即同文同種之民族亦相互仇視。在此場合之下,外間文化,當然不易侵入。以故一般人民猶度著極簡單古樸的生活。至于藝術(shù),如繪畫圖案佛像,本系僧人職業(yè),但本區(qū)之梵宇僧人之能此者則有如鳳毛麟角。僧徒雖眾,皆各住于帳幕之中,若遇當?shù)貢冢瑒t撐幕召群,其幕之大可容數(shù)百人,其樣式構(gòu)造亦頗似東方建筑,其持幕之繩索木棍雖繁,但甚堅固而不畏狂風暴雨。據(jù)云經(jīng)典較為高深者甚稀,而技藝當尚在萌芽時代也。

五、社會道德。番民道德,仍襲古代先民之制,如奉養(yǎng)雙親為一致遵行的哲學理論。矜孤恤寡,敬老憐貧,為社會的人倫哲學,不然,即必受社會輿論的制裁。無子嗣者女子有繼承之權(quán)。女子因年長還未出嫁,與異性交媾孕育而生子時,可以撫養(yǎng)成人以繼其業(yè),不然,即另招東床,亦可繼嗣,親友無過問之權(quán),社會亦不能予以非難。此外尚有一特殊現(xiàn)象,即極端崇拜英雄,鼓勵劫殺,大有斯巴達之民風。

六、擁護抗戰(zhàn)。他們因鑒于國勢危急,為擁護中央長期抗戰(zhàn),特推舉代表康克明土司,康萬慶土司,王萬撲土官,襄騫多巴士官,多嘰花尚土官,查哪活佛,查哪丹袖管家,查匡土官,多馬尚土官,謝泰土官,羅桑活佛,郎康土司,章亞活佛,暨黑水土司蘇司令永和代表雜俊土官,郎都管家等四十余人,不避艱險,越大雪山,經(jīng)黑水,嘉孜,羅波,易竹,灌縣來到成都,晉謁當局,并參觀中央軍校,暨各大學。參觀中央軍校的時候,荷蒙陳教育長和政治部鄧主任及各位官長殷勤招待,懇切指導(dǎo),代表表示非常感激。更有一件意外的事件,就是遇見他們番族的學生綻仲科,也在中央軍校求學,使他們得到一個很好的翻譯,相助他們辦理一切事情?,F(xiàn)在他們正準備赴重慶晉謁最高領(lǐng)袖蔣委員長,先舉行獻金,獻馬,貢獻邊區(qū)人力,物力,財力以供抗戰(zhàn)軍需,共驅(qū)倭寇,復(fù)興中華民族。并望各界人士對于邊區(qū)開發(fā)工作,給以更大的援助。

來源:范維新,《果洛土司訪問記》,《黃埔(重慶)》1939年第2卷第2期。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quán)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