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路上】宗教所調研青海藏傳佛教基層治理工作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12:40:00 | 來源: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近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調研組赴青海省涉藏州縣開展藏傳佛教有關課題調研?!菊{研路上】欄目將陸續(xù)編發(fā)調研組途中見聞和調研成果,敬請關注。

作者索朗卓瑪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7月23日至30日,由藏研中心宗教所副所長拉先加同志率領的調研組一行9人,先后赴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黃南州尖扎縣、同仁縣,海南州同德縣、貴德縣,西寧市湟中區(qū)等地的部分藏傳佛教寺廟和民間活動點,就有關藏傳佛教基層治理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圖為調研組調研青海民間宗教場所)

23日下午,調研組首先來到海東市化隆縣卡夏底普勝寺。當?shù)赜嘘P部門和寺廟負責人向調研組成員介紹了卡夏底普勝寺的歷史與現(xiàn)狀。該寺主供文昌帝君。據(jù)了解,文昌帝君是在青海一帶各族群眾中有一定影響的“阿米玉拉”(意為“地方神”),體現(xiàn)了歷史上我國各宗教間的交流。接著,調研組一行人來到堪達寺,該寺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寺廟。通過對寺廟僧尼的深度訪談,調研組詳細了解了寺廟的基本情況、歷史發(fā)展、管理模式等情況。24日上午,調研組抵達黃南州尖扎縣,先后實地走訪了昂拉千戶府、嘛呢康、更欽·久美旺博昂欠故居和囊拉塞康。據(jù)調研了解,昂拉千戶府在解放初期,是黨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在西北地區(qū)獲得成功的實踐之地,現(xiàn)為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青海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當天下午,調研組繼續(xù)驅車前往同仁縣根敦群培故居博物館、木合沙寺等場所進行實地調研。根敦群培故居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珍貴文獻資料,手稿書信齊全,極具價值。參觀過程中,調研組成員深刻感受到了根敦群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廣博的學術造詣。嘛呢康,是此次調研的重點。據(jù)調研掌握,嘛呢康是與社區(qū)村落深度連接的宗教場域,在社區(qū)的歷史變遷中發(fā)揮著文化、托老、議事的社會功能。

(圖為調研組與有關宗教人員交流座談)

25日至26日,在同德縣班多村、唐谷鎮(zhèn),調研組一行重點了解同德縣藏傳佛教民間活動點——“吉哇”和“俄康”治理模式。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同德縣針對藏傳佛教民間活動點,率先探索建立起了“一核多元共治”和“雙規(guī)并行”的治理模式,將民間信仰場所及活動納入鄉(xiāng)村治理范疇,同時還將“俄華”等有關人員納入基層宗教事務管理范圍,消除了涉藏基層宗教管理的“盲區(qū)”。調研還發(fā)現(xiàn),同德縣還探索出了藏傳佛教寺廟“三種模式+片區(qū)化”管理模式,實現(xiàn)了寺廟管理從維穩(wěn)應急到依法常態(tài)化的轉變。調研組認為,這些不僅是涉藏基層治理的“青海成果”,更是涉藏基層治理的“青海經驗”。

(圖為調研組成員與“俄華”交流)

27日,調研組在貴德縣下排村嘛呢康和王屯村龍王廟展開實地調研。調研組就貴德縣民間宗教場所、宗教基層治理問題等內容,聽取了當?shù)孛褡诓块T和寺廟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據(jù)了解,近年來,貴德縣瞄準涉藏基層宗教治理的難點問題,注重實踐創(chuàng)新,總結推廣經驗,推動各項體制機制不斷得到完善。

(圖為調研組與當?shù)赜嘘P部門負責人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

28日,調研接近尾聲。西寧市湟中區(qū)塔爾寺,是調研組調研的最后一站。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座談訪談、場所走訪和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塔爾寺寺廟管理情況。調研了解,近年來塔爾寺在寺廟管理規(guī)范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圖為調研組黨員在調研路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在為期六天的調研中,調研組共走訪六個縣(區(qū))。通過此次調研,不僅對青海省的藏傳佛教寺廟和僧尼、民間宗教場所(“俄康”、“吉哇”、“嘛呢康”、“文昌廟”)和宗教基層治理問題(“俄華”、“居家僧人”)的管理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青海省的“一核多元共治”治理模式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調研組表示,對于征求到的意見建議和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將認真進行梳理和歸納,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青海省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提供政策依據(jù)和學術支持。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