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藏學  > 研究機構  > 甘肅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14:39:16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2014年3月,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被甘肅省教育廳批為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2014年6月,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成立藏學院,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直屬藏學院管理,與藏文信息化研究室合署辦公。 

管理隊伍:實驗室現(xiàn)有管理人員6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6人?,F(xiàn)已出版專業(yè)教材2部,發(fā)表論文近25篇?,F(xiàn)主持校級特色課程1門,校級科研獎三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三項,參與和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四項,已結題兩項。

組織機構:下設六個研究室:數字化信息資源采集研究室、虛擬現(xiàn)實應用技術研究室、多媒體技術研究室、網絡應用技術研究室、教學與培訓開放工作室、藏文信息化研究室。

運行機構:由實驗室建設領導小組、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實驗室管理人員構成。學術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審議實驗室的目標、任務和研究方向,審議實驗室的重大學術活動、年度工作、審批開放研究課題。學術委員會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實驗室主任要在會議上向學術委員會作實驗室工作報告。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負責,國資、財務、人事、科研處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協(xié)調解決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建設目標:實驗室將建成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漢雙語數字博物館及數字化保護技術平臺,采集、保存藏族聚居區(qū)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音頻、視頻、圖像、文字),利用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平臺展示、傳承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保護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yè)知識,實現(xiàn)網絡資源共享、遠程培訓、開發(fā)和利用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成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產學研結合標志性、示范性基地。

建設規(guī)劃:一是建設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漢雙語數字化博物館。建成藏漢雙語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正式開通網站,并搭建遠程教育與培訓平臺;二是數據采集和數據加工,主要采集藏族聚居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分批次到藏族聚居區(qū)各地進行數字化信息資源的采集,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學術分類、信息化存儲、規(guī)范化解釋,經過詳細的加工和整理,按照數字博物館數字化要求保存,構建藏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三是達到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標準,準備迎接實驗室三年建設期合格評估;四是申請建設藏區(qū)非遺博物館;五是將實驗室建設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來源:http://fwzwh.gnun.edu.cn/index/sysgk.htm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