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

發(fā)布時間:2021-10-26 14:31:34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是新時期國內(nèi)最早成立的教學與科研并重的實體國學院。國學院成立伊始,中國人民大學就高舉“大國學”旗幟。“大國學”就是完整的中國國學,是一個能夠體現(xiàn)多民族的統(tǒng)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特有的文化體系的學問。中國的國學不僅是關于中原文明、漢族和漢族文化的研究,而且是中國多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國學不僅包括傳統(tǒng)漢學研究的內(nèi)容,而且還要包括邊疆民族地區(qū)各民族的語言、歷史、地理和宗教文化的研究。立足于這樣的理念,首任院長馮其庸先生和北京大學季羨林先生聯(lián)名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建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倡議,并迅速得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批準。2007年7月15日,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國際著名藏學家和漢藏佛學專家沈衛(wèi)榮教授擔任所長,從海內(nèi)外招攬人才,組建了梯隊。

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名稱中的“西域”,一開始就是一個“大西域”概念。它的研究范圍囊括了中國廣大的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包括了蒙古、西藏、維吾爾、滿族、西夏以及古代新疆其他諸民族的語言、歷史、宗教和文化。西域所的研究以多語種和跨學科為學術特色,以研究傳統(tǒng)民族歷史文化,建設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園,推動當下民族之間的互相理解、尊重與親和為己任。西域所自建所以來,即得到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和學校領導以及兄弟院所和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包括藏學、蒙古學、滿學、西夏學、粟特研究、西域考古學及突厥語文獻研究等在內(nèi)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專業(yè)學術團體,不僅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學科建設中的一個嶄新生長點,而且在全國各高校國學院中也獨樹一幟,在海內(nèi)外取得了重要而廣泛的學術影響。

西域所篳路藍縷,通過十年間的發(fā)展,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學生培養(yǎng)、科研建設及國際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積累了成功經(jīng)驗。

西域所現(xiàn)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6人(烏云畢力格、沈衛(wèi)榮、索羅寧、李肖、畢波、特爾巴衣爾),均精通一至兩種西域古代語文,包括粟特文、梵文、藏文、蒙古文、西夏文、察合臺文、滿文等學術語言,均有師從世界相關領域著名學者的國際學術背景。目前,西域所已形成多語種、跨學科的建構,在當今世界西域研究中居于最前沿的地位,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為了加強國內(nèi)國際學術合作和擴大學術影響,2008年6月研究所與北美漢藏佛教研究中心聯(lián)合,成立了“國際漢藏佛學研究中心”;為了更好地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zhàn)略,2014年成立了“衛(wèi)拉特學·托忒學研究中心”,專門研究歐亞衛(wèi)拉特歷史與文獻。十年來,西域所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專業(yè)資料室,從海內(nèi)外購置了兩千余種文獻資料和研究書籍,也收到了大量珍貴書籍的捐贈,現(xiàn)在擁有一個專業(yè)性極強的藏書較多的特色資料室。

在教學方面,西域所不斷探索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學單位,西域所同時掛西域古典學系牌,開設藏文、蒙古文、西夏文、波斯文和滿文等語言課程,從本科二年級開始為學生打下語言功底,為碩博階段的研究奠定基礎。除語言課之外,還開設《西域文化概論》《藏學研究專題》《蒙古歷史與文化研究專題》《西域考古學》等專題課程,全方位為學生夯實專業(yè)基礎。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西域所不定期邀請國際著名專家赴所授課,如曾邀請哈佛大學的范德康教授、漢堡大學多吉旺秋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龐曉梅教授和蒙古國科學院薩·楚侖教授等來所里,長短期不等為學生授課。

西域所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截至今年,研究所培養(yǎng)了17位碩士,15位博士。目前,西域所在讀本科生5人,碩士生8人,博士生17人,學生隊伍愈發(fā)壯大。學生科研能力提升,在國內(nèi)外核心期刊上發(fā)表高質(zhì)量的學術論文,在國內(nèi)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高水平的學術報告,也出版了部分專著,在學術舞臺上嶄露頭角,顯示出了學術潛力。

科學研究是立所之本。十年來,西域所教師先后主持各類科研項目26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2項,學校重大規(guī)劃項目等4項。西域所推出了一大批嘉惠學林的學術精品,在國內(nèi)國際學術界產(chǎn)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學術反響。沈衛(wèi)榮教授主編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研究所學術期刊,已出版九期,匯集國內(nèi)外同行的多語種學術論文,別具一格,其學術影響在國際學界與日俱增。為了進一步推動西域?qū)W術研究的國際化,烏云畢力格教授與日本學者聯(lián)合編輯《蒙古學問題與爭論》,和匈牙利學者合辦《衛(wèi)拉特研究》,最近李肖教授又推出了《絲綢之路研究》學術刊物,均直接以漢文、英文、日文、德文、蒙古文和俄文發(fā)布論文,在國際學界頗具影響。沈衛(wèi)榮教授主編的《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叢書》已出版多種,《漢藏佛學研究叢書》11種,烏云畢力格教授主編的《歐亞古典學叢書》已經(jīng)陸續(xù)出版發(fā)行。此外,沈衛(wèi)榮教授的《西藏歷史和佛教的語文學研究》《想象西藏——跨文化視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藏傳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大乘要道密集>初編》《漢風藏韻》等專著,在藏學界和漢藏佛教研究領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術影響。烏云畢力格教授出版的《蒙古游牧圖——日本天理圖書館所藏手繪蒙古游牧圖及研究》榮獲北京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他和同事整理出版的《清朝前期理藩院滿蒙文題本》和《清太祖滿文實錄大全》等大型原始檔案資料集受到國內(nèi)外學界的熱烈歡迎。索羅寧教授的西夏語和西夏佛教研究成果、畢波博士的粟特文獻研究成果等受到國際學界的極大關注。特爾巴衣爾博士的察合臺文文獻研究開拓了我們突厥語文獻研究的新領域。“衛(wèi)拉特學·托忒學研究中心”推出了托忒文文獻的官方收藏和民間收藏兩大系列的文獻叢書,已經(jīng)出版十余種,影響甚大。西域所以豐富的學術成果為將西域乃至歐亞民族歷史、語言、宗教各領域的研究推向深入做出了貢獻。

學術的國際化是西域所最具特色的一個方面。西域所的同事們都有長短不一的國際交流經(jīng)驗,其中沈衛(wèi)榮、烏云畢力格、索羅寧等教授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畢波副教授在英國留學過二年。在短短的10年之間,西域所前后組織召開了14次規(guī)模較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如2012年舉辦了“滿蒙檔案與蒙古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2009年與哈佛大學聯(lián)合舉辦了“藏傳佛教在藏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舉辦了“從前蒙古時代至后蒙古時代的中國和中亞:歷史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西域所和多座國際著名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關系,和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建立了合作舉辦學術會議機制,至今與該三座大學在主客場各聯(lián)合舉辦了2次國際學術討論會。這些學術活動大大地提高了國學院西域所、人民大學乃至中國西域?qū)W研究的聲望。

西域所特別重視培養(yǎng)人才環(huán)節(jié)中的國際交流。十年以來,西域所學生共44人到國外和境外,在相關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修、訪問和讀博士后。其中考取攻讀博士學位資格者10人,受到中外聯(lián)合培養(yǎng)者14人。他們活躍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波恩大學、慕尼黑大學、漢堡大學、萊比錫大學、萊頓大學、維也納大學、法國國家科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他們出國深造,豐富了人生閱歷,也為今后的發(fā)展準備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我們接受國外留學生到所里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近年來,美國哈佛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德國波恩大學、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等高校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博士后和進修生先后有6位來到研究所留學。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在中國人民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指導下,繼續(xù)堅持“大國學”理念,使西域研究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在國學院制定的“古典學-國學特色學科建設”的“十三五規(guī)劃”框架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歐亞古典學領域優(yōu)先建設具有國際影響的藏學和漢藏佛學研究、蒙古學和滿學研究方向,開拓歐亞歷史語言和伊斯蘭學研究領域,繼續(xù)加強其他現(xiàn)有研究方向的建設,將歐亞古典學系建設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在上述學術領域均具有國際一流學術水準的一個特色學術機構。

來源:本文節(jié)選自《烏云畢力格教授在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慶祝儀式上的匯報》

http://guoxue.ruc.edu.cn/displaynews.php?id=1599(有修訂)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