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期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青年雙周論壇在京召開。藏研中心黨組書記陳宗榮,副總干事廉湘民、李德成出席,青年藏學會、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共40余人參加。論壇由藏研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孟秋麗主持。
本期“青年雙周論壇”邀請西藏文化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鴻蛟、館員張中亞,分別以《元代夏魯寺壁畫中的中原地區(qū)藝術元素溯源》和《試論元代夏魯寺琉璃構件》為題與大家交流分享。
楊鴻蛟以元代夏魯寺壁畫中的中原地區(qū)藝術元素為切入點,通過與中原地區(qū)實物、圖像形制和結構比對,結合畫面情景與文本內容,揭示漢藏文化交流背后更為深層次的圖像寓意和漢藏文化觀念的交融與碰撞,及其對后世漢藏藝術的影響。她將元代夏魯寺壁畫研究置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背景下,從而引發(fā)新的思考和認識,體現(xiàn)出中心青年學者對藏研中心建設涉藏高端智庫的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
張中亞通過挖掘闡釋元代夏魯寺琉璃建材及日普寺琉璃塔飾等遺物,論證其技藝由中原地區(qū)直接輸入并帶有中原地區(qū)建筑藝術特點。他的研究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吐蕃上層及后弘期僧俗權貴對琉璃等中原地區(qū)物質文化的偏愛,是其審美、身份、權力等在物質文化領域內的反映及傾向中央皇權的具體表現(xiàn)。這項挖掘、整理、宣傳夏魯寺漢藏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力回應了西方學術界“西藏藝術史是印度、尼泊爾佛教藝術的‘附庸說’”,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積極意義。
藏研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對楊鴻蛟、張中亞的發(fā)言作了點評。她在點評中指出,兩位研究人員通過“以小見大”的視角,深入挖掘、系統(tǒng)闡述文物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用文物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價值。
論壇現(xiàn)場問答環(huán)節(jié),與會人員踴躍提問,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現(xiàn)場聽眾提問
“青年雙周論壇”是藏研中心青年藏學會傾力打造的重要智庫平臺,今年截至目前已舉辦五期。下一步,藏研中心將繼續(xù)支持推動論壇舉辦,展示中心青年學者風貌,促進涉藏各領域研究深度融合,助力藏研中心國家涉藏高端智庫建設。
“青年雙周論壇”是藏研中心青年藏學會傾力打造的重要智庫平臺,今年截至目前已舉辦五期。下一步,藏研中心將繼續(xù)支持推動論壇舉辦,展示中心青年學者風貌,促進涉藏各領域研究深度融合,助力藏研中心國家涉藏高端智庫建設。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