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西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他們廢除封建農奴制度,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實現民族區(qū)域自治,昔日連做人的起碼權利都沒有的百萬農奴真正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主人,貧窮落后、封閉停滯的舊西藏從此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西藏。經過五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西藏進入了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黃金發(fā)展時期。這一切成果的取得,與我黨長期堅持正確的民族政策是分不開的。
一、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形成及內容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同我國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我黨民族政策的形成和系統(tǒng)化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建國前期黨民族政策的初步形成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伊始就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早在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中就明確宣布:“凡是居住蘇維埃共和國的少數民族勞動者,在漢人占多數的區(qū)域,亦須和漢族的勞苦人民一律平等,享有法律上的一切權利義務,而不加以任何限制與民族的歧視”。[1]1936年10月,紅軍開始戰(zhàn)略大轉移,在長征途中我軍前后穿過十余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我黨業(yè)已形成的民族綱領政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并趨于完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進一步深刻把握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國情,針對我國多民族構成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民族理論和原則與中國的民族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觀察處理中國的民族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綱領和政策,豐富、深化和發(fā)展了我們黨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體系,并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民族問題的理論和政策,構成了毛澤東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理論的新境界。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周恩來同志的《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等著作中,以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黨和國家的政策、決議文獻中都明確地提出了我國各民族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合斗爭,共求解放,合作建國的理論和思想;建立、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維護祖國統(tǒng)一,堅決反對兩種民族主義;制定了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綱領——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提出并制定了關于建黨、建政、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發(fā)展經濟文化,民族、統(tǒng)戰(zhàn)和宗教信仰自由、語言文字等一系列理論和政策,成功地處理了我國的民族問題,極大地豐富了當代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
這些政策主張和實踐,為新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和完善莫定了基礎。
(二)建國初期黨的民族政策的體系化
從1949年到1966年是中國民族政策形成體系時期。[2]這一時期黨和國家采取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1、保障民族平等權利。為了保障少數民族平等行使國家權力,《憲法》、《選舉法》、《民族區(qū)域自治法》都作出明確規(guī)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有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的職責,并大規(guī)模地開展民族識別和民族地區(qū)社會歷史調查,深入了解各少數民族的實際,以制定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利。
2、維護民族團結。為了消除舊中國里留下來的民族隔閡和民族歧視,黨和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更改帶有歧視性的少數民族稱謂,通過派慰問團、參觀團、訪問團等形式消除民族隔閡,疏通民族關系。
3、民族區(qū)域自治。關于民族區(qū)域自治除《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作了較全面的規(guī)定,在民族聚居地區(qū)廣泛實行自治外,還有通過一些政策法規(guī)保障散雜居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
4、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社會改革。對民族地區(qū)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慎重穩(wěn)進的方針,在邊疆地區(qū)實行“和平賣買,直接過渡”和在牧區(qū)實行不分不斗、不劃階級,牧工、役主兩利等政策。
5、加快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通過發(fā)放種子、農具,對民族地區(qū)財政、民族貿易實行三等政策,幫助少數民族發(fā)展經濟。
6、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
7、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發(fā)展民族出版事業(yè),開展民族語文和雙語教學。
8、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9、從中央到地方建立專門民族工作機構,加強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等等。
在新中國民族工作的實踐中,黨的民族政策得到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體系。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同志和民族工作杰出領導人李維漢、烏蘭夫等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二、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在西藏民主改革中的實踐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黨中央領導集體關心下,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帶領全西藏各族人民,團結民族宗教上層愛國人士,艱苦奮斗,共同努力結束了封建農奴制度,取得了民主改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一)民主改革前西藏民族問題的特殊性分析
西藏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社會、歷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民族問題與全國其他民族地區(qū)相比,有諸多的特殊性。
1、舊西藏,長期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黑暗統(tǒng)治下,既有濃重的宗教氣氛,社會生產力又十分低下,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還處在起步階段;加之,自然環(huán)境與其他地區(qū)都不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缺氧、多雪、干燥、寒冷,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了本地區(qū)廣大勞動人民長期與先進生產力和文化隔絕,社會經濟文化極端落后,生活十分艱苦。
2、西藏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聚居區(qū),除占總人口90%以上的藏族人民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納西族、珞巴族以及僜人、夏爾巴人等,共有45個民族成分。在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反動政府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桎梏下,各民族間和民族內部的平等和團結受到極大損害。
3、在近代以來帝國主義插手西藏,西藏既在文化上被無數人當作“香格里拉”,又在政治上成為世界關注的敏感地區(qū),祖國統(tǒng)一,領土完整面臨嚴峻形勢。
針對這樣一個地區(qū),其民主改革工作的難度是不難想象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寬闊眼界和科學態(tài)度,審視和研究西藏民族問題,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中國民族工作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指導西藏民族工作,逐步消除了歷史上造成的民族不平等問題,致力于維護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權利,使西藏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二)民主改革中黨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對進軍西藏作出了英明決策,并要求人民解放軍在進藏途中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這是實現西藏和平解放的最重要的基礎;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這是穩(wěn)定發(fā)展西藏的根本。”[3]從西藏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的勝利完成期間,黨的民族政策對維護祖國穩(wěn)定、爭取西藏人民的廣泛支持消除民族隔閡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打下了堅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
從和平解放至民主改革前:50年代初,毛澤東即指示:在西藏考慮任何問題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問題這兩件事,一切工作必須慎重穩(wěn)進。這一指示的確對西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950年黨中央根據形勢變化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按照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強烈愿望,做出了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經營西藏的決定,人民解放軍奉命進軍西藏。毛澤東主席指示進藏部隊:要嚴格執(zhí)行民族政策,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進藏部隊十八軍進入藏區(qū)后,緊密團結康藏地區(qū)的藏族同胞,忠實執(zhí)行《共同綱領》規(guī)定的各項民族政策,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紀律;充分尊重藏族同胞的風俗習慣,不經允許,不進寺廟,不打“神鳥”,不動“神物”。這些行動在藏族上層人士和群眾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消除歷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閡起到了重大作用,為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黨中央考慮到西藏的特殊情況,采取了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的方式,于1951年5月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妒邨l協議》,一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徹底驅逐帝國主義在西藏的勢力,堅決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與基本原則[4];另一方面在堅持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針指引下,對處理西藏內部事務采取了與其他民族地區(qū)不同的靈活措施,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民族問題的一個創(chuàng)舉。
和平解放后,為盡快安定社會秩序,幫助西藏貧苦農牧民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生產,黨中央在西藏實行了“慎重穩(wěn)進”的方針政策。一切從西藏實際出發(fā),各項工作慎重、穩(wěn)進、有序地開展。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廣泛建立反帝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宗教政策。與此同時,西藏嚴格執(zhí)行“保障供應、調劑民需”的財經工作方針,為隨后的民主改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從民主改革至自治區(qū)成立:在帝國主義的慫恿支持下,1959年,在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fā)動武裝叛亂失敗后,中央根據形勢的變化,果斷地做出了平息叛亂,進行民主改革的英明決策。從此,在西藏徹底推翻了封建農奴主階級的反動統(tǒng)治,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變革,為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根本上的政治保障。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導下,人民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農區(qū)牧區(qū)、寺廟城鎮(zhèn)分別開展發(fā)“三反雙減”“三反兩利”三反三算”四反雙減”運動,并分期分批地對邊境地區(qū)進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農奴、奴隸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廢除了封建制度、封建剝削和封建特權;把參加叛亂的農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一律沒收分配給農奴和奴隸;廢除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保障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央人民政府還確定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方針,使廣大獲得土地的農牧民群眾安心生產、休養(yǎng)生息。[5]在穩(wěn)定發(fā)展的幾年間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各地不斷加大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援助力度特別是在資金、技術、種子、種畜、農具、農藥、化肥等諸多方面,為加快西藏的農牧業(yè)和多種經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得西藏的經濟迅速恢復發(fā)展并取得長足進步。
黨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繁榮的政策在西藏的落實,充分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在各民族間建立相互信任和互助合作的親密關系,廣泛調動各族人民的積極性,推動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黨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民主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經驗
回顧當年所走過的歷程,總結黨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民主改革中的成功實踐過程,其中的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今后正確處理我國的民族問題和做好民族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嚴格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西藏才有光明的前途。西藏的發(fā)展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從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人都非常重視西藏工作,親自指導西藏工作,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對西藏制定的每一項民族政策都是以有利于廣大西藏人民、有利于西藏的發(fā)展進步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五十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西藏各民族謀幸福的。
(二)實事求是,一切從西藏的實際出發(fā),靈活貫徹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是西藏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們以后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導原則。西藏的民主改革充分考慮了地區(qū)的特殊性:一方面采取了與內地不同的方針政策;另一方面也借鑒了其他少數民族地區(qū)民主改革的先進經驗,結合西藏地區(qū)特殊的人文環(huán)境,采取了與內地不同的民族指導方針、政策。比如始終貫穿了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西藏實際情況相差較大的農區(qū)、牧區(qū)和邊境地區(qū),對原地方政府、貴族和寺院所屬莊園牧場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對待方法。[6]總的來說,黨的堅強有力的領導,百萬翻身農奴飽含極大政治熱情的積極參與,正確的民族政策和靈活務實的具體措施,三者結合確保了民主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祖國統(tǒng)一、民族團結是西藏發(fā)展繁榮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fā)展進步和共同繁榮。西藏人民通過民主改革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理想。那些破壞祖國統(tǒng)一,企圖把西藏分裂出去的行為都是徒勞的,都是與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馳的。
(四)執(zhí)行黨的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的方針,切實維護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有力保障。無論是和平解放還是民主改革,我們黨尊重藏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通過充分依靠和發(fā)動群眾,建立人民政權切實維護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穩(wěn)定和發(fā)展農牧區(qū)經濟等辦法,最終贏得了西藏廣大各族人民群眾和上層愛國人士的衷心擁護,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隨后進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事務的偉大勝利。歷史反復證明傾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群眾心聲,順應民族地區(qū)各族群眾民意,是我們黨成功開展民族工作的法寶。
(五)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大力發(fā)展經濟和其他社會事業(yè),是西藏自治區(qū)繁榮昌盛的基石。根據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規(guī)定,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后,在立法、使用民族語言文字、人事管理、自然資源的管理和開發(fā)等諸多方面享有自治權,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等得到了充分尊重,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項權利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西藏民主改革的成功實踐以及五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黨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的的正確道路。我們相信、隨著新時期黨的民族政策的不斷完善,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各民族必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必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
——————————————————————
[1]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來源: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
[2]徐杰舜:《關于中國民族政策史的若干問題》,《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02期.
[3] 《黨的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來源:西藏日報,2001年3月28日第1版。
[4]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來源:新華網,http://www.slci.gov.cn/.
[5] 《西藏民主改革白皮書:解放百萬農奴,保障信仰自由》,來源:新華社,2009/03/02
[6] 《解讀<西藏民主改革50年>告訴您一個真實的西藏》,來源:人民日報,2009/03/04。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