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首頁
中心概況
國內藏學
國際交流
專家學者
學術平臺
走近藏學
中心簡介
現(xiàn)任領導
歷任領導
組織架構
人才隊伍
重大項目
黨建工作
研究機構
科研動態(tài)
專家觀點
外事活動
國際藏學
珠峰獎榮譽獎獲得者
國內藏學專家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
全國藏學工作協(xié)調會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
藏學珠峰論壇
藏研中心專家講壇
重大調研項目成果交流匯報會
青年藏學會
首頁
>
學術專題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滄桑巨變
>
研究篇
常安:西藏民主改革:現(xiàn)代政治秩序建構及法理解讀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qū)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qū)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的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桑德杰布、扎西旺姆:“我生活在香巴拉”——克松村一位農民眼中的西藏民主改革60年
?2018年7月13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民主改革系列叢書民生卷課題組一行10人赴西藏山南乃東縣克松村[1]進行調研。7月19日,當課題組結束訪談時,索朗頓珠用一句話總結了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社會生活:“我生活在香巴拉?!泵裰鞲母镏?,索朗頓珠生活在一個差巴家庭;民主改革之后,他從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作為社會主義新西藏的一名建設者,開始了不平凡的一生。
王芳恒:民主改革與西藏人權的進步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經過40年的努力,西藏地區(qū)和全國各地一樣,社會經濟和文化獲得了顯著發(fā)展,西藏人民包括宗教信仰權在內的人權狀況得到了巨大改觀。
鄧笑、徐平: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的農村生活變遷——以帕拉莊園所在班覺倫布村為例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簽訂,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xù)進駐西藏,標志著西藏和平解放。此后8年,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并未根本性地改變。1959年3月10日,西藏分裂主義分子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挑起武裝叛亂。同月20日,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擊,迅速取得平叛斗爭的勝利,民主改革相應在全西藏蓬勃地開展起來。自此,延續(xù)700年的封建農奴制終于壽終正寢,百萬農奴徹底翻身解放,掀開了西藏歷史嶄新的一頁。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克松莊園的新主人
?就政治上而言,拉薩是舊西藏農奴主統(tǒng)治的中心,而實際上農牧主統(tǒng)治的基礎卻位于農村的莊園里。在1965年和1976年,我們兩次參觀位于山南的克松莊園,它也是索康·旺欽格勒祖籍所在地,是他眾多封建領地之一。索康·旺欽格勒是達賴噶廈地方政府的最后一位噶倫,1959年叛逃印度1,后來又移居到美國。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新舊西藏對比
1955年,我從四川成都乘車去拉薩,路上整整用了12天時間,在那個時期這個速度已經非常之快。當時,剛剛修建完成的川藏公路長約2413公里,宛如過山車一樣迅速攀升到海拔5000多米,接著又很快滑落到眾多河谷之中。說實話,坐車進藏我骨頭都要被搖散架了。但是,單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這條公路的建設代表著迄今為止人類難以想象的偉大成就。在過去幾千年里,進出西藏只能靠牦牛或驢車,一個單趟走六個月是非常快的速度。1951年,一個朋友跟隨解放軍部隊進藏“僅僅”用了104天,他為此感到十分自豪,他們的確走得不慢。
趙明霞: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民主改革中的成功實踐
?五十年前,西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他們廢除封建農奴制度,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實現(xiàn)民族區(qū)域自治,昔日連做人的起碼權利都沒有的百萬農奴真正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主人,貧窮落后、封閉停滯的舊西藏從此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西藏。經過五十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西藏進入了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黃金發(fā)展時期。這一切成果的取得,與我黨長期堅持正確的民族政策是分不開的。
李薈芹:論毛澤東對成功實現(xiàn)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歷史貢獻
?在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xié)議》中,明確了西藏社會必須進行改革,但改革的時間、方法、內容等具體問題需要根據西藏具體情況而定。
車轔:周恩來關于西藏工作的思想與實踐
?周恩來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域的重要決策者、領導者和執(zhí)行者,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他在西藏的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平叛斗爭、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政權建設諸方面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研究周恩來有關西藏問題的函電、批示、報告、講話,深入了解和認識周恩來關于治理和經營西藏的思想與實踐,對今天進一步促進藏族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和發(fā)展不無啟示。
楊力源:中國共產黨治藏方略實施的歷史評介(1949—1965)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開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站在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60多年的高度,提出了“黨的治藏方略”的概念?!拔鞑毓ぷ麝P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郭克范:西藏傳統(tǒng)中受到忽視的一面
?在關于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言說之中,雖然很少有人作出時間上的界定,但大多數(shù)人會不約而同地泛指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別是民主改革后的歷史進程所造就的一切,一般并不在我們所說的“傳統(tǒng)”范圍內。在藏族聚居區(qū),“被發(fā)明的傳統(tǒng)”不是個案,在看到傳統(tǒng)被發(fā)明出來一面的同時,其實很容易認識到傳統(tǒng)被忽視的一面。
謝忠、劉建武: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在西藏民主改革中的實踐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也是毛澤東治藏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西藏的發(fā)展穩(wěn)定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梢哉f,中國共產黨在西藏工作的勝利,就是毛澤東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在西藏的成功運用與發(fā)展。在西藏民主改革中,毛澤東運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法寶,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藏特點的民主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贏得了西藏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朱靖江:雪域之光——西藏和平解放與民主改革紀錄片研究(1951—1961)
?如果回望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中國紀錄電影創(chuàng)作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頗有意味的文化現(xiàn)象:在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事業(yè)初創(chuàng)的階段,原本山高路險、時局動蕩的西藏,不但未因偏遠閉塞無人問津,反而成為紀錄電影拍攝的熱點地區(qū)。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筆談
?編者按時值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部分專家就廢除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歷史意義,西藏的民主改革與民族區(qū)域自治,西藏民主改革50年來西藏經濟、宗教、文化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等話題進行了筆談,以全面反映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歷史意義和此后50年西藏社會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小彬:關于西藏民主改革的幾點思考
?西藏的民主改革是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西藏各族人民及部分民族宗教上層人士,采取和平協(xié)商方式,對西藏地區(qū)實施以土地革命、寺廟改革、解放農奴、廢除勞役及高利貸為中心內容的全面社會改革。西藏的民主改革包括民主協(xié)商、邊平邊改、直接過渡[1]3個階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統(tǒng)一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有機組成部分,是1949年前后席卷中國內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西藏的繼續(xù)和延伸。
西藏自治區(qū)扶貧辦理論學習中心組:發(fā)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選擇
?人類歷史總是向前發(fā)展的,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發(fā)展并不是勻速前進的,在特定時段會有倒退,也會有跨越。西藏近百年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兩種制度兩重天的活劇。
“紀念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研討會”發(fā)言摘要
1999年5月18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座談會,邀請在京的部分藏學專家、藏族學者、十八軍老戰(zhàn)士和民主改革的親歷者等,紀念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學術研討。
開創(chuàng)西藏歷史新紀元的社會大變革——紀念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
?四十年前(公元1959年),在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發(fā)生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舉世矚目的社會大變革——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百萬農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運動,徹底廢除了黑暗、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鏟除了三大領主聯(lián)合專政的“政教合一”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從此,西藏歷史翻開了新篇章,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的新西藏,開辟了康莊大道。
西藏四十年的滄桑巨變
?1959年至1961年,西藏高原經歷了一場意義深刻、影響久遠的民主改革運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站起來,廢除了粗暴踐踏人權的封建農奴制度,推翻了嚴重阻礙社會發(fā)展的政教合一的僧侶貴族專政,摧毀了封建領主生產資料所有制,廢除了僧侶貴族及寺院的封建特權,鏟除了分裂主義集團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建立了代表性廣泛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一步擴大了愛國主義戰(zhàn)線,有力地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趙慎應:西藏社會的偉大變革——紀念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三十周年
貫徹執(zhí)行宗教政策,是為了團結信仰宗教的僧侶和廣大人民群眾。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應該團結合作,大家攜手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事實證明,這種團結合作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可以團結合作得很好。
1
2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